前一段時間,我經常舉一個例子來闡述牛人之間的差別:當年馬老師辭掉衛哲,然後兩個人仍然可以是朋友,這是先理性後感性;前幾年另一位董事長留下了太子,保全了業務暫時的發展,卻失去了組織文化的信仰,這是感性講太多了,忽略了理性。理性是回歸大局觀,從全域、系統、優劣得失等等各方面進行分析,而暫時性忽略情感、情緒等主觀因素的影響,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 而感性卻是從情感出發,被情緒所左右,誤導問題所產生的影響,尤其是會左右事情處理的動作和結果。 而大多數時候,我們正如《象與騎象人》一樣,無法分清楚什麼時候需要理性,什麼時候需要感性,於是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便分不清這其中的優先順序。一個創業項目,創始人辛辛苦苦創建起來,最終被收購了或者被新的股東替換掉,應該如何應對呢? 大多數人來講,情感往往大於理性,畢竟是辛苦經營起來的專案,好不容易搭建起來的團隊,還有艱苦奮鬥的歲月,這些都是情感鏈接難以割捨的原因。 一旦被收購或被替換,大多數情況是情感驅動下的痛苦、失落,而不能客觀看待這個問題。 要知道,創建一個專案,並不是為了求得其發展、成熟以及死亡,如果如此就不是一個值得投入的專案。 回歸內心,只是希望將這件事情做起來,在這期間不斷實踐、積累經驗、竭盡全力謀發展,如果可以收穫一段友情,那應該是額外之舉。此外,不應該因為失去,就懊悔自己曾經不應該付出,沒有付出哪來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不斷地實踐和積累經驗,更不會提升自己的能力、視野、認知。 這才是最寶貴的事情,如果混沌至此,那也許的確不值得付出,但凡有絲毫的進步,都值得付出。如果將其視為自己的子女,是否會因為總有一天會遠走,而棄之不養呢? 是否會因為不能成才,甚至不能成家立業,就自暴自棄呢? 是否會因為其殘疾,就提前扼殺呢? 可能會存在這樣的行為,但一定被人所不恥。反之,應該更希望親手建立的東西,可以繼續活下去,繼續健康的發展下去。 今天所有存在的「病症」,都是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都應該竭盡全力的達成所願。 今天還沒有達成的目標,都值得極力爭取,為仍然堅守的人,贏得一些希望。 這已經不是理性和感性的問題,是道義,是原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