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美媽很帥
美媽發現,很多孕媽關注體重多過身高,其實胎兒的身高增長也是胎兒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雖然娘胎時受子宮的限制,大多數胎兒的身高只能增到50釐米,但懷孕期間幫小寶寶打好基礎是非常有必要的。美媽根據《西爾斯懷孕百科》把每個孕月的胎兒身長數據做了比較,發現懷孕第4個月胎兒身長增長的勢頭是最快的,這個月身長整整增了10.5cm,除了第2個月及第10個月的增長速度較慢之外,其餘每月均以5cm的速度飛速增長。即使用「Hasse概演算法」來計算胎兒的身長(懷孕4個月之前有1.5-2cm的誤差),增長的規律幾乎一樣!順便提一下,Hasse概演算法:懷孕5個月之前,胎兒身高=懷孕月數(cm);懷孕6個月之後,胎兒身高=懷孕月數*5(cm)。這一組數據告訴我們,從懷孕第4個月開始,孕媽就要積極主動地把高鈣食物跟高維生素D食物列入每天的食譜中去了,以説明小寶寶更好地身高相信不少孕媽在懷孕期間,都曾出現過抽筋的現象:經常睡著睡著,腳突然抽筋了。其實,孕期抽筋是很常見的,引發抽筋的原因無非這3個:隨著子宮的不斷增大,骨盆、背部及腹部等肌肉承重越來越大,跟這些肌肉相互連接的肌肉也由此受到影響,繼而引發抽筋,這是其一;運動不足、血液迴圈差或者沒做好保暖,導致致肌肉僵硬,繼而引發腳抽筋,這是其二;體內缺乏鈣跟鎂兩種礦物質,這是其三。但是光從腳抽筋這一表現就認為體內缺鈣是不科學的,需要其他表現來"輔佐"觀察。鈣是骨骼發育必不可少的物質,孕期缺乏鈣質,會從孕婦的骨頭、牙齒中游離出來輸送到胎兒,這樣一來孕婦就很容易出現牙齒鬆動、骨質疏鬆的現象。 長期缺鈣的話,會影響寶寶牙齒跟骨骼的生長。
所以,孕期要常吃高鈣食物跟高維生素D的食物,尤其是懷孕第4個月之後。懷孕期間,孕婦的血液裡面的維生素D與鈣的濃度會變高很多,整個鈣代謝機制也發生了改變,這使得鈣比孕前更加容易吸鈣雖是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並且約佔體重的1-2%,但是99%儲藏在牙齒跟骨骼之中,只有1%存於血液跟細胞外液之中。 孕期隨著胎兒的成長,所需的鈣質需求不斷增加,需經補充足夠多的鈣質才能促進骨骼的生長。為了方便孕媽們更好地調整飲食,大家可以參考上面這兩份高鈣食物表跟高維生素D的食物表來豐富自己的餐桌。
mhetapeerb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