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意思就是說,如果一開始的期望是一流,最後達到的效果可能只是中流;如果一開始期望的只是中流,最後達到的效果只能是末流;如果期望只是末流,最後可能什麼都得不到。人首先要有不甘平庸的志氣,才能不斷擴大自己的眼界。王陽明在十二歲的時候,就對自己的老師說,人生第一等事是讀書做聖賢,而不是什麼"中狀元榮耀家族",正是自小就有遠大志向,才有後來的"心學宗師"王陽明。古人說:「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眼界高遠,才能從容寬容,涵養性情,頂天立地,所謂"眼界高時無礙物,心源開處有清波"。眼界是否高遠,心態能否容納世界,取決於看世界的角度。有的人用「直角」,看到的是世界的一個扇面,或者事物的一個側面;有的人用「廣角」,看到的雖然不是全部,但是也很精彩;有的人用"全角",他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通曉古今,視野宏闊,看到的是完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