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中世紀,熱紅酒又被增加了「醫療保健」的效果。當時的歐洲黑死病、瘟疫流行,人們相信香料有治病的作用,酒也比不衛生的飲用水更乾淨。 於是,貴族們通過喝熱紅酒預防疾病。轉折從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開始。大量香料源源不斷地從殖民地流入英國,熱紅酒也從貴族專享一步步出現在了普通人的餐桌。一本出版於 1869 年的英國主婦指南《Mrs Beeton's Book of Household Management》記錄了維多利亞時代熱紅酒的做法:一品脫葡萄酒加上一滿杯水,許多糖和香料。 香料通常使用丁香,肉豆蔻,第一瓶瓶裝熱紅酒則是 1956 年出自德國奧格斯堡市的一家私人釀酒廠。根據當時的葡萄酒法,酒中其實是禁止加糖的。 這家小酒廠還因此受到了市政府的處罰,熱紅酒成為合法商品,還要等葡萄酒法修訂之後。隨著香料逐漸平民化,熱紅酒在更大範圍內流行成了可能。葡萄酒商們也從中「推波助瀾」,在酒瓶上印上聖誕老人的圖像,將它變成耶誕節的一部分,喝著熱紅酒逛集市,感受熱乎乎的快樂。 熱紅酒真正由價值千金的藥酒變為人人都能享受的節日快樂小甜水。在西方,熱紅酒牢牢抓住了歪果仁們的心,漂洋過海,又成了時下不可錯過的網紅。親自煮過之後,自己也好像突然明白,為什麼熱紅酒這麼容易就流行起來。晚上下班,路上寒風呼嘯,凍得人直打哆嗦、身心俱疲。當你冒出「想要喝點什麼暖和、放鬆一下」的念頭時,選咖啡,怕是一整晚都不用睡了;選奶茶,又不免會憂慮肚子上偷偷堆起的肉肉。此刻如果一隻冒著騰騰熱氣的鍋子出現在面前,空氣中再飄著柳丁和肉桂的酸甜味兒,那場面,別提有多治癒了答主 @抱走希希
一杯既新奇又溫暖的熱紅酒,是當代年輕人不用費力就能增加幸福指數的冬日儀式感,能提供無可估量的情緒價值,給平淡的生活加一點甜。就像答主 @南瓜酥在「為什麼我們會需要儀式感」問題下的回答生活的不確定性與重複性,使我們很難想清楚自己整日忙碌究竟是為了什麼。當我們面對虛無與荒誕,付出不一定有回報,努力不一定看得到結果時,儀式感的用處就它能給每一個普通的日子,每一個無意義的重複性的動作賦予內涵它使我們活在當下,使我們常常滿懷期待,等待某個特別的時刻來臨,就是這些對別人來說可能無意義的時刻,讓我們區別於西西弗斯,有力量踩碎巨石這樣,即使我們回首往事,驚覺自己的人生故事無頭無尾,也無需害怕因為早在逝去的無數日夜裡,我們做的那些充滿儀式感的事,就已為我們標定了生活的意義但是,劃重點! 也要小心儀式感帶來的「消費主義」。等到了雙 12,想到「馬上要耶誕節了,能跟室友一起品嘗」,給自己腦補了消費情景,立刻就下單了。1. 不要放太多香料,肉桂是細的肉桂棒,買錯就炸廚房了;3. 如果不小心失敗了,別倒掉,再買塊肉直接做成鹵肉。
其實傳統的黃酒和米酒加熱起來味道也很不錯,希望能成為明年的網紅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