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含牙囊腫含牙囊腫佔頜骨真性囊腫的24%,恆牙發病率僅次於根尖周囊腫,位列第二,乳牙罕見。 多見於20~30歲未萌恆牙、智齒、多生牙或牙瘤。 75%發生於下頜,下頜第三磨牙發生率45.7%,其次為上頜恆尖牙、下頜前磨牙、上頜第三磨牙。 A.Dhupar 等報導,上頜前磨牙含牙囊腫發生率僅2.7%。 多為單個囊腫,雙側極罕見(除外發育綜合征、全身性疾病或某些藥物所致)。 A. Dhupar等總結1943-2017年的英文文獻中,僅30例雙側含牙囊腫報導,其中3 例為上頜骨,24例為下頜骨,3例為上、下頜骨同時發生。 口內可伴有缺失牙或多生牙,囊液為草黃色或草綠色清亮液體,顯微鏡下見膽固醇晶體。 X線片表現為頜骨透射區內含有牙冠,牙根多未完全形成。 大體標本可見囊壁附著於釉牙骨質連線處。

美國GOOGMAN GOOGMAN增大丸官網 goodman增大丸評價 增大丸 增長增粗

腺牙源性囊腫腺牙源性囊腫是一種良性、罕見的牙源性發育囊腫。 Magnousson 等報導,在5800例囊腫病檢結果中,僅7 例為腺牙源性囊腫。 多見於45~50歲,70%發生在下頜前部,直徑從1 cm至不同大小。 囊液通常為水樣和低粘度液體,X線片表現為濾泡狀透射影,單房或多房,界限清楚(硬化邊緣)。 小病變無癥狀,大病變可有局部膨大、疼痛、感覺異常、繼發感染。 建議拔除受累牙,隨訪至少3~7年。 本病有局部侵襲性,復發率較高,須與牙源性角化囊腫、造釉細胞瘤、根尖囊腫相鑒別。
因此建議術前活檢,明確診斷。
 
根尖周囊腫與非牙源性囊腫的鑒別診斷
鼻齶管囊腫鼻齶管囊腫是最常見的非牙源性囊腫。 占非牙源性腫瘤的1.3%~4.2%,30~40歲男性較多見。 較小的侵襲性,低復發率,自限性生長。 Grossman 等報導,在2905例囊腫中,根尖囊腫佔61%,含牙囊腫佔25.3%,牙源性角化囊腫佔7.2%,鼻腭管囊腫佔2.2%。 臨床表現多為切牙乳頭區隆起,大小不一,邊界清晰。 X線片表現為雙上中切牙牙根之間或後方的圓形或心形透射影。 最佳治療方法為手術摘除,確診需病理檢查。

異位腦膜瘤異位腦膜瘤為罕見病,全球僅有8例報導(2例上頜骨,6例下頜骨)。 老年女性多見,影像學檢查無特異性,用來了解腫瘤與頜骨的關係,同時排除惡性病變。 常手術摘除。 對於頜骨的不明損害,應做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hetapeerb4 的頭像
    mhetapeerb4

    mhetapeerb4的部落格FS

    mhetapeerb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