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吉來到河北一個貧困的山村,在最窮的隊里勞動了兩年,幹著最苦最累的活兒,依然吃不飽,最後實在是熬不住了,她才去投奔在陝西馬場的哥哥周苓仲。
謝晉導演有部電影叫《牧馬人》,除了片中的男主人公有一位海外父親這個情節之外,周苓仲的經歷與片中的牧馬人大致相同。許燕吉來投靠他哥哥的時候,哥哥周苓仲也在被管制期間,也一籌莫展,兩人實在沒辦法了,談到了嫁給當地人落戶謀生的法子,話一出口,兄妹二人沉默了......過了好一會兒之後,周苓仲問:咱這裡沒有熟識的人,你要嫁給誰呢?第二天一早,周苓仲對妹妹說,他昨晚一夜沒睡,因為聽到"嫁誰都行"這句話,震動太大了。形勢逼到這裡了,38歲的許燕吉選擇嫁給了比自己大10歲的農民魏振國。老魏不識字,還帶著一個兒子,那是一個逃荒過來的甘肅女子給老魏生的孩子,那個女子被她自己的丈夫找到領回去了。許燕吉結婚第二天,她在曬場幹完活就回來做飯,燒火時,才藉著煙熏讓自己的淚水流淌。後來,老魏的兒子考上了縣裡的重點中學,學校的老師好奇這個學生的英語底子,一問才知道,是許燕吉教的......1979年許燕吉平反后恢復公職,回到南京后,進入江蘇省農科院工作。 調回南京後,有人曾勸她跟老魏離婚,說你給他補償一些錢就可以了。留在陝西的老魏也被村裡人指指點點,人們說他的婆姨肯定不會再跟著他過了。 不久,許燕吉回到了陝西,村裡人說,她這是來辦離婚的。 然而,許燕吉卻把老魏接到了南京,辦理了戶口。許燕吉說,他沒有傷過我,我也不能傷了他,我知道被拋棄的滋味,我怎能丟下他呢。
許燕吉給前夫寫信,表示自己不記恨他,落款是"你誠實的被告"。 她還對前夫表示,同學聚會,你該來就來吧,不要因為我有什麼負擔......畢業50年聚會那次,吳富融到場了,有同學用鄙視的眼光看著他,於是,許燕吉當場做了一首舊體詩:"五十流年似水,萬千恩怨已灰,萍聚何需多諱,鳥散音影無回。 ”1995年,許燕吉的母親周俟松去世,兒女們在整理遺物時看到了一封當年天津女子師範的同學寫給周俟松的信件,信中稱周俟松為學姐,落款是學妹鄧穎超。老魏的兒子大學畢業之後,也調到了南京。 2006年,老魏去世后,許燕吉開始寫自己的回憶錄:我是許地山的女兒,可惜在他身邊的時間太短...... 如果上天允許,我希望時間永遠停留在前一天。 父親不要走,我也永遠不要長大......對於過往,許燕吉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說歷史是一株花,人們既要看到上面漂亮的花,也要看到下面那些不怎麼好看的根。2014年1月13日,81歲的許燕吉在南京去世。 這一天,恰好是她的生日。
人這一生啊,誰都難以避免身處在各種環境的影響之中,因為時代環境的影響,有的人性格變了,有的人品格變了,這些都是人們身邊很常見的現象。然而,也有這樣的人,即使經歷風吹雨打和苦痛掙扎,嘗盡人間冷暖之後,他們原有的性格習慣和內在的品格修養始終都沒有被改變。 縱然歲月凋零,依舊心有花開。
mhetapeerb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