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生氣憤怒的時候,胃出口處的肌肉會被擠壓引起消化道痙攣,心臟中的冠狀動脈擠壓嚴重將引起心絞痛,甚至是致命的冠狀動脈痙攣。
情緒像水,穩定的情緒是涓涓細流,滋養萬物,不穩的情緒則是咆哮波濤。
人們只喜歡好的情緒,比如快樂,而把負面的情緒比如悲傷、恐懼壓抑下來。
我們不知道,所有的負面情緒,比如:委屈、憋屈、壓力、全都累積在身體里,終有一天,一場免疫風暴,就能帶走人的性命。
別等到來不及時,才想起,我們本該好好珍愛自己的內心。
昨夜有位朋友和我嘮嗑,聊起關於情緒和疾病時,她很感興趣。
她點點頭,又問:我爸在我媽去世當晚一夜白頭也是因為情緒吧?
我們常說"氣死我了""壓力好大""心有不甘",這正是情緒在作祟。
焦慮讓人的身體進入到空鐵壺乾燒的狀態,一點點消磨掉人的心力;
壓力讓人沮喪,像一隻看不見的手,捂住了人的鼻子,看得見五指透過灰色的天空,又摸不到。
身體是不會說謊的,它忠實地幫我們貯存所有的情緒,而生病其實是在提醒我們:
要去真實地面對自己真正的需求,妥善地去處理,並相信身體的能力。
幾年前,位於新奧爾良的奧克斯納醫療機構就曾經發表一篇文章,指出每500名持續進行腸道病治療的病人中,有74%的患者被發現患有情緒性疾病。
耶魯大學的醫療診療也曾於1951年在一篇研究報告中表示,有76%的病人被診斷曾得過情緒性疾病。
換句簡單的話說,很多病人其實不是真正地生病了,而是情緒生病了。
mhetapeerb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