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已經發現,情緒差的時候,臉色會變得暗黃、粗糙,整個人的狀態都不對勁。
大量科學研究發現,70%的人會以軀體健康受損的方式來消化不良情緒,而「皮膚」就是憤怒、恐懼、憂傷等情緒的一個出口好的心情會讓皮膚容光煥發,不良情緒則會通過影響皮膚拉低顏值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提醒你7種與情緒有關的皮膚病,並教你如何不讓皮膚跟著情緒"受罪"。
受訪專家
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皮膚科教授 楊希川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王
皮膚狀態與情緒息息相
人的情緒行為和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腦的管轄,下丘腦上通大腦皮質,下通腦垂體和其它神經組織,是調控神經、體液和內分泌的中樞。
人們感到高興的時候,大腦內神經調節物質乙醯膽鹼分泌增多,血液通暢,皮下血管擴張,血流通向皮膚。 看起來容光煥發、神釆奕奕充滿活力如果長期抑鬱寡歡、焦慮煩悶,會使上皮細胞合成過多的黑色素沉積於皮膚表面,使皮膚變得灰暗無光澤,甚至形成黃褐斑。憂愁苦悶的情緒還會導致神經衰弱、失眠,影響到皮膚血液供應,使面容憔悴,眼圈發黑。
皮膚過敏也受情緒變化影響。 當情緒突然劇變時,神經末梢會釋放大量的乙醯膽鹼, 而乙醯膽鹼可直接作用於皮膚血管,引起血管擴張,促使組織胺釋放,進而引起過敏反應。
7種被壞心情牽連的皮膚病
長期的精神壓力常讓人難以喘息,有7種皮膚病尤其易被壞心情影響。
精神壓力會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雄性激素的分泌,誘發痤瘡,還會增加皮損部位的神經肽類物質分泌,加重炎性反應。斑禿
焦慮、急躁或悲觀、情緒敏感的人易發生斑禿。 斑禿患者本身的心理狀態是發病基礎,隨著心態的改善,大多數患者的癥狀也會好轉。特應性皮炎(濕疹)
有研究表明,近67%的患者在發病前及病程中,應激性生活事件較多。 壓力、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等因素均可誘發或加重濕疹。
除了遵醫囑外,患者也要重視心理健康,避免過度緊張。
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也稱慢性單純性苔蘚,是指皮膚因反覆搔抓出現的苔蘚樣變,伴有劇烈或陣發性瘙癢
除了用藥外,患者可考慮精神或行為治療,打斷"瘙癢-搔抓-瘙癢"的惡性循環。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系統性疾病。 它也是典型的身心性皮膚病,精神緊張是觸發、加重疾病的因素之一